前言
方濟會的精神在歷史中,不但是在基督信仰中間,而且在整個世界裡,在整個 八百年的歷史中一直可以被察覺出來,它在繼續著呈現出自己來。諸凡宗教經驗、 福傳、文化、藝術、人們對其夥伴和萬物,都受到這個在基督信仰中的革新潛力所影響;這個影響力尚且持續地在所有的時代中繼續者,主要的事實還是因為方濟精神,在它作為生活目的的福音訊息上,具有常是更新的事實。這是亞西西小窮人和他的孩子們「以簡樸和豐富的福音語言,表達了對所有時代人們的渴望」(若望保祿二世在1978年於亞西西所發表的訓示)。
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只是一個修會的過去歷史。方濟的確是一個偉大的修會的建立者,而且他還是眾人知曉的一位跟隨基督的無畏者,他那活生生的圖像,是在於這個人是一位恢復了對基督信仰理想,具有大無畏信仰冒險的意識者,他所遺留下來的,是不顧一切以答覆天主愛的召喚所具有的永恆真誠的渴望。
因而,要撰寫方濟會的歷史,首先是要說明聖方濟對我們這個時代的讀者所具有的影響力和他的人格。接著我們就應說明它的誕生和成長,它的掙扎和那以他的名字為會名所形成的大家庭的不同組織:小兄弟會和它的革新及分枝;由佳蘭--方濟的一朵小花--所建立的第二會,以及它的許多革新方式和盛衰變遷;以及補贖修會,它包含了在生活中呈現自己的團體,同時也有在某一個時機中所產生的遵守福音要求而度有規生活的團體,尤其是在第十二和第十三世紀中興盛的不同組織。最後,在撰寫方濟會史是在追溯由方濟和他的修會,於接著的幾個世紀裡,在教會和社會生活中所留下來的痕跡。
當我們願意將上面所提到的一切,局限在一本書裡時,那將會是非常濃縮的內容了,因而有時它只會是提綱概要式地予以說明,甚至會感覺到不足以說明一切;但是像這一類充滿著事實和易於攜帶的書籍,也就可以滿足所需了,尤其是當聖方濟追隨者,願意在今日能更深入瞭解他修會的精神和普通的歷史時,這樣 做就已足夠了。因而在這已經經過修訂的新版本裡,在多方面也已經比第一次在1954年出版,而且為人所接受的版本更為完全。
在這個版本中,我所採取的方法是依據方濟會「大公思想」的方式,予以說明第一會不同支派的歷史;並沒有意思去強調根據歷史上那些已過時的分裂所造成的不同點。
縱使我們保持著「方濟會史醜聞」說法的真確性,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仍是:相同的生活力量和內部的變動性是這些修會內爭執的原因,而這個情況在派系分裂時就結束了。這個不變地爭鬥的關鍵就是在於「貧窮」的觀點上,它是無法避免的記號,甚至是在由創會者所推動的純理想,和每日生活的要求以及為適應生命法律革新之間的有益張力。每一次的「革新」中,當它是真誠地回歸到聖方濟時,它最後仍是很合適於它的時代。
在這些爭鬥中,F.Gemelli在創會者方濟自己的生活中,看出了明顯對比的反省:「嚴格的紀律精神和獨立的渴求,渴望獨修和對宗徒事業的渴求,空虛的願望和願意行動的驅使力。」L.Moulin以下列的話,將方濟會的現象綜合如下:「曾經經歷過如此多危機的修會,的確是聖方濟,一個在無政府狀態的情形下獲得勝利的最好例子……在人性層次來說,應予以承認的是,從如此多的危機中所出現的勝利,至少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生命力的記號堂。」
羅馬,1979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