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stiche web
25 Mar
25Mar

今年,我們紀念聖方濟《萬物頌歌》八百周年。這篇文章廣受喜愛,既是一首聖歌,也是一篇禱文。它的內容充滿靈性,同時也被用來促進當今的生態意識。然而,在親近這部作品時,我們不應忽略它最本質的特徵——它的詩意風格。

我記得自己第一次讀《萬物頌歌》,並不是在教會或方濟會的環境中,而是在高中文學課上。當時,文學老師向我們介紹中世紀的經典文學,其中一篇正是來自亞西西的聖方濟。如果這篇祈禱文不是一首詩,或許我不會這麼早就開始接觸到它。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思考「詩歌」對人類及對我們個人的重要性。

詩歌具有一種獨特的力量,能夠提升我們的心靈與精神。例如,當我們欣賞一幅風景或一件藝術品時,若只是簡單地說「好看」或「我喜歡」,那麼這個欣賞的瞬間很快就會過去。但若我們能夠細緻地描述那塊石頭、那棵樹、或那片天空的細節與帶給我們的情感,我們便會進入更深層的美感體驗,與這份美麗建立起一種更持久的聯繫。

這不正是我們在聖經中也能找到的詩歌的力量嗎?

聖經不僅是一本歷史或教義的書,更是一首天主與人類之間的愛的頌歌。可是,聖經中的詩歌不只是文學藝術,更是祈禱、啟示與默觀的方式。許多經文都以詩歌的形式呈現,例如《聖詠集》充滿了喜樂、悲傷、祈求與讚美。我們不僅會說:「基督是人類的救主」,我們也喜愛朗誦:「上主是我的牧者,我一無所缺」(詠 23,1),因為詩歌能夠表達人靈魂最深處的情感。

無論是聖詠集、雅歌、先知的話語,還是耶穌的比喻,它們都透過詩歌的意象,不僅傳遞概念,更開啟心靈,帶來信賴與希望,使人們看得更遠——不只是用理性理解真理,更是用心靈去感受它。

詩人透過文字讓我們思考並轉變。詩歌能夠啟發我們對重大課題的反思——愛情、死亡、希望、孤獨與美——並挑戰我們用新的視角觀看世界,促使內在的成長與改變。

此外,詩歌是一種溝通與連結的方式,能夠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橋樑。詩人的語言能跨越年齡、文化與背景的界限,使不同的人之間建立起真實的情感聯繫。

最後,詩歌也是一種抵抗的力量。在這個高度重視邏輯與生產力的世界裡,詩歌提醒我們,有些人文價值遠遠超越消費主義與忙碌的生活方式。詩歌邀請我們停下腳步、思考,並純粹地欣賞生命中的美。

願我們在紀念《萬物頌歌》八百周年的同時,也能重新發現詩歌的魅力,並在我們心中保留一個屬於詩人的空間。



萬物讚頌歌

至高、全能、美善之主,
讚頌、光榮、尊敬及一切的稱揚皆應屬於祢;
至高者,只有屬祢祢是適當的,
誰也不配呼叫祢的名。

我主,願祢因著祢造生的萬物,
尤其是因著太陽弟兄而受讚頌,
因為祢藉著太陽造成了白晝,並給我們光明。
太陽是美麗的,並且發射出巨大的光明,
它是祢至高者的象徵。

我主,為了月亮姊妹和星辰,願祢受讚頌,
祢造生了它們於天上,它們是光明、珍貴和美麗。

我主,為了風弟兄,
又為了空氣、白雲和晴朗,和各種氣候,
願祢受讚頌,
因為藉著它們,祢使祢的受造物,得到扶助。

我主,為了水姊妹,願祢受讚頌,
它是非常有用和謙遜,珍貴而貞潔。

我主,為了火弟兄,願祢受讚頌,
藉著它,祢光照了黑夜;
它是英俊愉快的、勤勉而有力。

我主,為了我們慈母般的地姊妹,願祢受讚頌,
它負載並照顧我們,
它生產各種不同的果實和色彩繽紛的花卉和草木。

我主,為了那些因著祢的愛而寬恕別人,
並且忍受疾病和困苦的人們,願祢受讚頌。
堅持和平的人是有福的,
因為他們將由祢至高者,獲得榮寵。

我主,為了我們的死亡姊妹,願祢受讚頌,
它是任何活人都不能逃避的,
那些死於大罪的人是有禍的,
那些在祢聖意中死亡的人們是有福的,
因為第二次的死亡不會傷害他們。

請你們讚頌,感謝我主,並以極大的謙誠,感謝和事奉祂。

評論
* 電子郵件將不會發佈在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