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stiche web
07 Aug
07Aug

 凡事以主為首 在今日世界中活出聖佳蘭的精神   

Francis Mary Hone, OSC / 翻譯:黃慧娟修女, OSC

福傳的貧窮

貧窮恩典在聖佳蘭仍然非常年輕時就開始運作,她對有需要的人表現出了同情心,輕忽自己的財富並把它分送給窮人。很快地她感覺這還不夠,她必須真正是貧窮的。聖方濟把她帶到了貧窮的道路上,鼓勵她離開世界所能提供的一切,以便可以認識天主。後來在聖達米盎,聖佳蘭在各方面都絕對的忘卻自己。她被教導藉著工作和模仿在缺乏日常所需時不抱怨的重要性。她會說:「你要帶著一顆謙卑的心使用所需」,「它將贏得永恆的財富!」(死亡的通知)。她從未將實際的貧窮程度降低到一些浪漫的儀式,其他姐妹也沒有。他們的貧窮生活包括將自己限制在使用簡單的生活必需品,為當天採購食物,以及用雙手謀生的具體表現。然而,福音幅度的貧窮不僅意味著放棄我們賴以維生的物質上的滿足。它意味著在權力地位的渴望上,以及我們滿足自我利益的控制權上的自由。聖方濟不得不命令聖佳蘭接受修院生活。她就是太意識聲望和力量會讓我們將自己放在他人之上,給我們一種自我滿意的感覺,而減少對上主的信賴。聖佳蘭曾經也很重視她天生的美麗和才賦高過於靈性的恩典。她的回答是,沒有什麼比認識天主和遵行祂的旨意更有價值了(參見LegCl 19)。然而,許多短暫利益的剝奪並不能使我們成為基督的追隨者,儘管它確實在我們將才能轉向天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當聖佳蘭爭取「貧窮特權」時,她非常在意這並不是外在遵守的規定,儘管這對她來說絕對是最重要的。即使在聖佳蘭的姐妹中,如何遵守外在貧窮的衝突也時常存在。我們要解決實際的貧窮比精神上的貧窮更容易; 但是,我們也不能將這兩個幅度分開。為具體實現完全的貧窮,聖佳蘭堅持不懈掌握這兩個幅度。早期的會士們必須努力奮鬥,她們也是。遵守外在的貧窮其實沒什麼好爭論的,跟隨主耶穌基督的榜樣就是了,我們的導師空虛自己,甚至自己的神性,向我們顯示這讓我們認識天主。當我們談到聖佳蘭對貧窮的熱愛時,就是這所有的事了,但又遠遠超出這些。就是與天主的關係使我們有可能對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聖神有更大的意識。這就是福音所宣告的逾越奧蹟:我們回歸到我們所被造的天主的肖像; 非常奇妙,卻被大多數人完全錯過了。令人遺憾的是「貧窮」一詞用來描述這個能幫助我們變得更肖似天主的宏偉過程。

「貧窮」一詞被當時代用來表示貧困、飢餓、街頭人民和福利。在這種情況下的人渴望救濟─他們迫切需要的生活所需,被不公平的遺忘。在社會中很少注意到,物質的貧窮與深刻精神價值的貧窮融合,貧窮可以讓我們自由地放棄我們人性傾向所追求的一切,而去認識天主。將許多美好的事物放一旁,以一種我們甚至無法想像的方式生活,這是一項難以掌握的挑戰,而且風險太大。不需要處理靈性上的需求,而保留能量以滿足有形的東西更容易。這是消費主義背後的推動力,消費主義已經成為一種流行和不斷尋求娛樂的渴望。這是一個從未體驗過超性精神能量的世界所懷有的態度。聖佳蘭警告我們:要體驗天主不可能「同時吞噬短暫事物」(LegCl 13)。福音性的貧窮超出了世界上大部分人所能理解的,他們從未體驗過這種內心的富足,這使我們不再需要多餘的新奇和變化。在尋求幸福的過程中,許多人往往更努力、更長時間地工作以獲得超過他們一輩子可以使用的。人們渴望在他們心中的那位超越的天主,但卻很少人知道如何實現。當聖方濟和聖佳蘭看到他們的教會和社會失去了這個最基本的基督信仰時,他們就做了些事,他們開始活出來。現時代,就像那時一樣,迫切需要基督徒為他們的生活騰出空間,活出這種基本的福音性貧窮的精神,並當這個社會給予他們很少的支持時,能以一種健康的壓力維持和加深他們的心智能量。聖佳蘭呼籲我們勇於減少我們靈性發展路上的任何阻礙,因此我們可以真實的找到內心的平安和幸福,即使在今生也是如此,因為正如聖佳蘭所說,「愛世物(太多)就是失去愛的果實」(參見1Lag I,25)。

佳蘭修女的貧窮

但是,聖佳蘭簡單生活出的這一切貧窮不都是聖方濟教給她的嗎?他們對「最高貧窮」的熱愛不都有同樣的強度嗎?為什麼聖佳蘭的精神與聖方濟的貧窮生活如此不同?很少有人理解聖方濟和他生命所熱愛的:「貧窮女士」,聖佳蘭也是如此。然而,事實上她與耶穌和福音性貧窮的融合並沒有產生獨特的見證。它與福音性貧窮有著同樣的基本神恩,但卻有不同的側重點。由於他們的理想,這兩顆心緊密團結在一起,我們正在處理不同的人格,各自都有一個獨特的聖召。在方濟大家庭中,始終存在不同層次的解釋。聖佳蘭必須像我們一樣自己閱讀福音書。聖方濟對兄弟們的臨別贈言,隨時提醒我們:「我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願基督教導你要做什麼」(2Cel214)。這同一的訊息,引導我以基督的內在生活及對天父的愛為基礎,活出福傳的生活而成為修女,對別人也許就有不同的說法了。聖佳蘭就是被聖方濟的貧窮生活所吸引,但不一定是出於同樣的理由。通過一個簡單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聖方濟是一個神秘主義者,他跟隨空虛自己取了我們可憐人性的耶穌到處傳播天主的愛。拒絕物質的東西是聖方濟肖似耶穌放棄自己的方式。他堅決反對將一個人的生命集中在金錢和積累財產上。福音性貧窮對於十三世紀教會的重建是至關重要的見證素材,聖方濟做了具體的回應。聖方濟以特殊的方式被召將基督呈現於世界。他會重現基督的生活事件,將它們印在人們的思想和心靈中─就像格雷喬(Greccio)的場景,或者他與他的修士一起經驗主的最後晚餐。他經常像耶穌一樣走開去祈禱,去了解天父的旨意。他渴望認識基督,甚至感受到耶穌在痛苦中所感受到的痛苦,以便更像貧窮和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另一方面,聖佳蘭是一位女性神秘主義者,與一群女性生活在隱修院內。她們在教會內的事工就是代禱。儘管她們在物質方面確實很窮,但她們有一個合適的房子,周圍有大約6英畝的土地供獨處,還有一個花園可以滿足她們的需求。聖佳蘭允許額外的衣服,並接受她們以雙手工作所獲得的回饋─這些是方濟會士們被禁止的。聖佳蘭特別被召去為貧窮做見證,這種貧窮使內心轉變和與天主結合成為可能。她一心專注於內心的貧窮,以便在她自己內為耶穌準備一個地方,猶如耶穌的母親一樣。她寫道:「有一件事是必要的,我為此事作證....... 」(2Lag 10)。她教導她的姐妹們放棄一切,甚至親人,以便可以單單佔有天主。她告訴他們內心靜默的貧窮,以便了解天主的深度(LegCl 36)。她教導並鼓勵他們除了上主之外不渴望什麼,以便可以體會祂的愛和祂的臨在。她告訴他們「隱藏在世界和在人心中那無與倫比的寶藏...... 」(33Lag 7)。缺乏和避免安逸的隱居生活,是對這些教導的有力陳述。此外,聖佳蘭在寫作中表達了貧窮的奧秘,這是聖方濟沒有做到的。她寫下了自我空虛的禁慾之路,走在這道路上的將豐富和熱烈的獲得與上主超性結合的報酬:

     如果你與祂一同受苦,你就會與祂一同作王。[如果你] 與祂一同哭泣,你將與祂一同歡樂;     [如果你] 在十字架上與祂一同受苦受死,你將在聖人的輝煌中擁有天國福樂(2Lag 21)因      此,你將永遠地享受天國的榮耀,取代屬世和過去的東西,永遠的寶藏取代那些滅亡的寶        藏,你將獲得永生。(2Lag 23)

並且,在改造聯盟時,她寫道:確實,她是幸運的,她被邀請分享這個神聖的宴會,因此她可以全心全意地信賴那位,在天堂不斷受欽崇者、激發情感者、更新默觀者、充滿仁慈者,充滿喜悅者,閃耀令人愉快的記憶者....... (4LAg 9-12)。這並不意味著聖方濟的貧窮缺乏任何東西─ 遠非如此─只是為了澄清每個人所呈現的獨特見證。我們現在需要更進一步的體驗聖佳蘭的「最高貧窮」概念,猶如一個圖像般崁入聖方濟的生活和學說框架內,這些囊括了他的最高理想。

最高貧窮

在方濟會學者對聖方濟和聖佳蘭會規的研究中,將拉丁文《Altissimus》翻譯為「最高」。在我們試圖捕捉聖佳蘭的貧窮概念時,或許我們需要留意其他的譯意,例如:「最深的貧窮」,「深刻的貧窮」,或者用多瑪斯牟頓的話來說,「除了天主之外什麼都沒有的極度貧窮」。並不是說我們不再希望開始理解聖方濟和聖佳蘭經歷的貧窮的奧秘:這種空虛使我們得以充實,這種貧窮使我們變得富有。泰亞爾·德·夏爾丹(Teihard de Chardin)寫道,縱使神秘主義者談論貧窮,但他們真正想要知道的比我們其他人夢寐以求的更多。我們知道聖佳蘭的確如此。薛拉諾(Celano)寫道,聖佳蘭想要基督,而她直接走向她想要的,因此「沒有什麼短暫的事物可以將愛人與她的被愛者分開,或者妨礙她與主的關係」(LegCl 14)。有一幅12世紀的希爾德加德(Bingen)的畫作,似乎也被聖佳蘭所描寫的貧窮奧秘所吸引。在希爾德加德的畫作中,完全用金箔鑄造的基督像坐落在山頂上。在山腳下有兩個人形。一個被稱為「不斷看見天主」,整個人被許多眼睛所覆蓋。第二個是「精神上的貧窮」,無法從天主的光輝中被區分出來。在這裡,我們可以更意會聖佳蘭「最高貧窮」的概念。要說貧窮是天主的本質,就意味著當我們內心貧窮時,就肖似天主一樣,我們就會更有能力去認識祂並擁有祂。聖佳蘭說:「宇宙和所有的受造物都不能包含他們的創造者,只有人類的精神 」(3Lag 22)。這種內在的貧窮可以與聖十字若望的「虛無」相提並論:「沒有」並不是說我們忽視了這個世界及其所有的美麗,而是我們不會固著在事物本身,或出於自私的目的而擁有它。貧窮的精神使我們能夠默觀在外觀形式之下的宇宙。聖佳蘭可以看到它,她叫我們看所有創造的東西,看到它們的內在並超越它們,以便看到它們的天主。她提醒他們(她的姐妹們):「當她們看到美麗的樹木、鮮花和灌木叢等時要承認天主,同樣地,看到眾生靈和一切受造物,總要讚美祂。」(參見Proc XIV,9)。

在天主之後

聖佳蘭寫了兩個字,對我來說是了解聖佳蘭一生中「最高貧窮」的關鍵。拉丁語是《post Deum》(在天主之後)。在聖佳蘭她的遺囑中寫道:聖方濟 「在天主之後」是她的「安慰和支持」 (TestCl 38)。這世界上的每個人和所有事物都「在天主之後」,甚至聖方濟,她至親愛的,仍只是新郎的朋友。這兩個字「在天主之後」,完美地捕捉了她的精神。它們可以改變我們每個人的世界。在我看來,如果我們要考慮如何在今天的世界中活出她的精神,我們必須試著篩選、分辨我們可以把每一件事都放在「天主之後」的生活。以天主為首,為我們生活的中心成為我們最真實的現實。聖佳蘭寫道:「神聖的貧窮,天主許諾的天國......給所有擁有和渴望你的人」(1Lag 16)。天堂是人的精神。當沒有別的東西控制它並掌握它的力量時,人的精神就變成了天國。聖佳蘭說服了布拉格的依諾絲,當然還有無數的人,即便變賣我們的珍寶也要努力賺得這個天國是有道理的,因為這種權衡是以永生天主為標準。多麼偉大和值得稱道的交易:為永恆放棄短暫,為地上的財物選擇天國的,在擁有幸福和永恆的地方獲得百倍的賞報!聖佳蘭在世時,在聖方濟離世後很長的時間內仍鮮明的活出貧窮的真意,而今天她就在那裡,藉著提醒我們福音貧窮的真正本質,來指示我們如何在許多事物上忽視自己:讓天主在我們內為王。在寫給依諾絲的第一封信中,她寫道:「因為......你試圖儲存屬靈的寶藏,而不是世俗的財物......你的賞賜將是靈魂的寶藏」(參見1Lag 22)。無論我們好像放棄了什麼,都會被更有價值的東西所取代。這就是主所說的為了祂的緣故而捨棄的將會得到百倍的賞報。

……… 下一期繼續第三部分 ………

評論
* 電子郵件將不會發佈在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