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stiche web
28 Mar
28Mar

 苦路和小兄弟 

《苦路》是天主教傳統的敬禮,使信徒紀念耶穌的受難。這祈禱方式和方濟會士有特殊的關係。中世紀時,朝聖者去聖地的時候,耶路撒冷流行在指定的一些地方,停留默想十字架的奧秘。後來,因為很多人不能去朝聖,流行於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之路(via Crucis)在聖地之外也開始了。那時候,《苦路》只能在方濟會聖堂內舉行,苦路也沒有規定的模式。 

十八世紀的時候,在方濟會聖良納多(Leonard of Porto Maurizio)的推動下,苦路成為全教會的敬禮。從1731年起,苦路形成了統一的樣子,確定《處》應為十四處。自從1750年後,教宗每年於耶穌受難星期五,在羅馬鬥獸場舉行苦路敬禮。

苦路和我們 

現今教會有好多祈禱的方式和敬禮,可以自問:苦路,這古老善工,還需要嗎?除了帶來四旬期的氣氛,拜苦路對我們有益處嗎? 苦路,十字架之路,是痛苦的途徑。我們並不願意受苦,也不相信天主要我們辛苦的度日子。可是,不能否認,苦難屬於我們個人的和集體的生活。我們在傷心時,非常需要表達出來自己的難過,悲傷和痛苦。否則的話,我們容易自我封閉起來,讓痛苦勝過我們。 

能夠表達痛苦,對我們有益,也帶來安慰。怪不得,聖經中我們能找到表達痛苦的方法。一部分聖詠,先知書,故事等,都來教我們以行動和言語表達自己的悲傷,把痛苦變成真正的祈禱。 同樣,我走苦路時,可釋放自己的悲傷,也發現我的困難不再只是個人的:我也分擔世界的受難和耶穌的受難。結果,我的哀禱,就成為人類和耶穌的呼喊和請求。 

我們會表達感恩,卻不太會表達哀求。走《苦路》會協助我們,在無望中,找到復活的種子。


評論
* 電子郵件將不會發佈在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