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是人生的需要,優質的食物和飲食習慣也決定了我們的健康。為得到食物會有許多問題,因此,耶穌教門徒們為「日用的食糧」祈求天父。 在過去的六十年裡,食物與人之間的關係使我們明顯地看到世界上的矛盾。現今,超過8億人飢餓,反之,超過5億是超重的,5億的人患有肥胖症。這個現實告訴我們:天主所賜給的食糧,對自己和對他人,是很大的責任和挑戰。
不只是身體的燃料
在2015年,方濟住院會的老總會長--馬克~達斯卡(Marco Tasca)給本會的會士寫了一封書信,標題是:《滋養的食物》。他指出食物並不僅是身體的燃料,還具有豐富且深刻的含義。 在家庭或團體內,當我們吃飯時,是我們身體最親近的時候;每個人都必須適應特定的時間;需要合作準備;也須注意每一位對食物的不同需要。一起吃飯,可分享每一天發生的事情和感受;吃飯時,如不說話,還是可感受到對方真正的臨在。由此得知,食物對合群、共融、成立關係的重要性。
馬克~達斯卡老總會長也特別強調了食物與靈修有關。其實,各個靈修對食物都有不同的態度和接觸。初期教會非常了解這一點。宗徒們藉著與外邦人吃飯的經驗,了解他們的習慣,慢慢地明白不能要求他們遵守猶太人的傳統法律,禁止吃不潔淨的食物。信徒的團體藉由如何使用食物,發現了信德的表達與世界的關係。 因此,教會對事物開始開放,意味著她對各個民族有好感,她不是封閉的教派,而是全人類的家庭,普世的教會。
聖方濟
會祖聖方濟,雖然常守齋,但非常了解食物的需要和含義。所以,在會規中,他給我們帶來一個新的眼光和做事方式:
不論進入那一家,他們應說:願這一家平安。按照福音,他們可自由地食用任何擺在他們之前的食物。(會規二,3:13-14)
通過這個從福音而來的規定,聖方濟讓弟兄們自由接受食物。更重要的是,此舉能表達弟兄們與世界的特別關係。藉著食用任何食物,小兄弟能多尊重任何人,也表示願意跟他們相處的渴望。
方濟靈修與食物也區分不同的時間:有守齋的時間(尤其四旬期時和每一個星期五),也有慶祝的時刻,不怕豐盛的用餐。
一次,由於聖誕節正是一個瞻禮六,人們便談起是否可以吃肉的問題,聖人對馬利可弟兄說:「嬰孩為我們誕生的日子,你竟敢稱之為瞻禮六,你是在犯罪!我願意牆壁在這一天也能吃肉,它們如果不吃肉,應在它們上面塗上肉。」 (薛拉諾二,199)
食物也表達禮物、友誼、享受生活。我們知道,方濟臨終時,雅格巴女士去看方濟,也給他帶來他喜歡吃的甜點。(薛拉諾三,37-38)
復活的耶穌
在福音中,耶穌常會在不同的人的家吃飯,祂的宗徒也如此。關於食物,祂行了最大的奇蹟─《增餅》的奇蹟。而為了常跟我們在一起,耶穌選擇用餐的方式陪伴和支持祂的教會。祂在最後的晚餐,建立了聖體聖事。 麵餅和葡萄酒,並不僅是《餅》和《酒》,它們含有更深層的意義,即天主真實的同在。
除了最後的晚餐,耶穌復活後也選擇吃飯的時刻顯示自己。第一次,是跟厄瑪烏門徒的時候。他們在路上無法認出祂來;解釋經書也沒起作用。但,就在用餐時,耶穌擘餅,他們立刻認出祂來,突然發現耶穌真復活了。第二次,宗徒們在海邊看到了祂。他們捕魚了一夜,什麼也沒捕到,耶穌指示他們在船的右邊撒網後,他們就捕到好多大魚。在聽到耶穌的聲音時,宗徒們還沒有認出祂來,但捕到了《魚》,他們就明白了。 那時,耶穌請他們吃早餐,祂親手給他們烤魚,當他們的廚師。這一次,也不必問祂是誰,清清楚楚知道是復活的耶穌。
藉著食物和吃飯的態度,我們可表達福音的精神。每一次我們用餐,如注意的話,就會發現我們是需要者,是為了生活而需要靠這個世界的受造物。在飯前飯後作的祈禱,降福所享用的食物,具有很大的意義。我們真正的承認:生活是個禮物!